保险代理人找谁说理去

保险代理人不靠谱、保险代理人死缠烂打、保险代理人坑蒙拐骗、保险是传销等等对保险代理人的负面看法,活跃在中国大地的数百万人身保险代理人绝大多数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挑出来一个最典型的原因,那就是销售误导。

销售误导有多种表现形式,比方说理财险夸大收益,按照较高可能收益率演算多年以后的可能收益诱导客户,比如只简单的说明保险责任而不提现金价值、除外责任等内容从而让客户之了解了一部分,比如炒作停售让客户买到一些其实没那么好的产品,最典型的是银行渠道把保险说成存款。

保险代理人

其实绝大多数保险代理人都是很善良的,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很多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真的在给客户推荐他们认为挺好的产品,而不是处心积虑的想着怎么骗客户。

一定程度上,保险代理人成了保险骗人的“背锅侠”,不能说他们冤枉,至少他们挺无辜的。

小编替“骗子”开脱,你也不是好人。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有这个想法,且容我慢慢道来。

熟悉保险行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话术”。每一波营销推动,保险公司就会组织一轮又一轮的产品培训,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训练产品话术。

“话术”本是一个中性词,简单的说是销售说话及应对疑问的技术,这并不是保险行业所独有,任何销售行业都有销售话术,比如在百度搜索“卖房话术”就有101万条结果,一家服装店也会有服装店的话术。

对于普通代理人来说,公司怎么培训的,就给客户怎么讲,他们会认为这么大的公司不会骗自己,而自己按照公司培训时讲的内容讲给客户听,当然也不是欺骗客户。

保险行业的话术有特殊性,我们梳理一下保险培训体系的一个简单流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保险公司出新产品的时候,会对产品进行统一的包装统一的说明,总公司不可能统一培训全国的代理人,只能培训省级公司的培训师,然后省级公司的培训师再培训下级机构的培训师、主管、经理等人,也会给普通代理人培训,但是更多的时候代理人接受的是自己所在分支机构的培训师或者主管、经理的培训,他们就收的是“三手”甚至“四手”的培训。因为同一个产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培训的过程中就会夹带私货,而这些私货很多已经超出了总公司的培训范围。

保险的销售话术,是对保险产品的二次包装,就是用普通人能够听懂的话把产品的内容讲出来。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培训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就出现了该讲的“缺斤短两”,不该讲的“添油加醋”的情况。

而很多普通的保险代理人因为专业度的问题,无从判断哪些被“缺斤短两”,哪些又是“添油加醋”,只能按照自己接受的培训讲给客户听,也许就产生了销售误导。

从这个角度上讲,保险代理人销售误导其实是“背锅侠”,没毛病。

其实,还是有很多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比如我们培训的注册保险规划师和注册保险经纪师,是有能力补齐“缺斤短两”的内容,过滤掉“添油加醋”的内容,传递给客户完整的信息的。一个人买保险被误导,只能说运气不好,或者说拨不开熟人的面子,没有遇到专业的保险规划师而已,这不是保险本身的错。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走进保险行业,他们不断的主动学习、慢慢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从而可以更好的服务自己的客户,还是值得信任的。

买保险,除了要“货比三家”,人也要比三个,要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障方案,找一个专业、靠谱的保险代理人非常重要的。专业的、不骗人、杠杠的。纳闽编辑。

上一篇:用好金融科技可以成为银行转型“利器”

推荐阅读:虚拟货币迎最强整顿风暴:北上深全面摸排

  • 日期:2019-12-04 10:20:24
Copyright ©2020 labuan.ltd, All Rights Reserved